来源:天津蓟州市友好医院 发布时间:2014-04-09 16:35
儿童是全身各器官系统发育旺盛的时期,泌尿系统的发育是全身发育的一个重要环节,由于 儿童的免疫功能未发育完善,因此会出现很多问题,如家长不注意就会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,甚至落下慢性疾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。
肾脏是一个特别的器官,它位于我们腹腔的中间部位,靠近后背的位置。肾脏几乎没有痛觉 神经,因此一旦发病不痛不痒没有感觉,只是偶然体格检查或生病查尿常规时才发现异常, 这时肾脏疾病已得上身。因此,平时经常监测尿液分析是保护我们肾脏的重要手段。
下面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肾脏的功能。
一、每个人有2个肾脏,分别位于腹腔的中部脊柱的两旁,成人的肾脏大约12cm长度,其下 级处在第2-3腰椎水平,几乎被后肋包裹,不易受外力伤害。儿童的肾脏从出生时的3-4cm长 到成人的12cm大。
肾脏的基本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:
1、排泄体内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
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新陈代谢,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人体不需要甚至是有害的废物, 其中一小部分由胃肠道排泄外,绝大部分由肾脏排出体外,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。 此外,肾脏还能把进入体内的一些有毒物质排出体外。有些化学药品中毒会给肾脏造成损害 ,就是因为这些化学药品的排除要经过肾脏的缘故。如果肾脏有了病,这些对人体有害物质 的排泄受到影响,废物在体内积聚,就会引起各种病症。我们把肾脏的这种保留营养物质, 排出毒素的作用形象地称作“血筛子”。
2、通过尿的生成,维持水的平衡
这是肾脏的主要功能,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,由于压力关系,就滤出一种和血浆一样但不含 蛋白质的液体叫原尿。原尿通过肾小管时又将其中绝大部分水、全部的糖和一部分盐重新吸 收,送回血液,大部分氮不再吸回。剩下的含有残余物质的浓缩液体就是尿,约占原尿的1% 。正常人一天尿量为1000-2000毫升,一般呈淡黄色,比重在1.003-1.030之间。比重过高、 过低或固定不变,尿量过多过少均有肾功能不全的可能。
3、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
肾脏对体内的各种离子(电解质)具有调节作用。像钠离子(Na+)的调节特点是多吃多排 、少吃少排、不吃不排;对钾离子(K+)是多吃多排、少吃少排、不吃照排;对氯离子 (Cl-)是伴随Na+的吸收排泄,H+、氨(NH3)的分泌过程来完成。另外肾脏还调节磷(P3- )、钙(Ca2+)、镁(Mg2+)等离子的平衡。这些电解质平衡对体液的渗透压稳定很重要。 另外肾脏对体内酸碱平衡也起调节作用,肾脏能把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通过尿液排出 体外,并能控制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的比例,当任何一种物质在血液中增多时,肾脏就会把 增多的部分排出去。同时肾脏还能制造氨和马尿酸,以保持和调节酸碱平衡。很多肾脏病人 出现酸中毒,就是因为肾脏失去了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功能而产生的。我们不妨把肾脏调节 体内水分,保持内环境(电解质、渗透压、酸碱度)稳定的功能称作“调节器”或“稳压器 ”。
4、调节血压
由肾脏分泌的肾素可使血压升高,当限制钠摄入或钠缺乏时,血浆容量减少和肾脏血液灌注 压力降低时,以及直立体位时,肾素从细胞中分泌出来,即具有活性,可使血浆中的血管紧 张素原脱肽而成为血管紧张素Ⅰ,再经转换酶的作用而成为血管紧张素Ⅱ,通过血管紧张素 Ⅱ和醛固酮的作用,使血压升高。同时肾脏分泌的前列腺素又具有使血压下降的功能,前列 腺素主要是通过增加肾皮质血流量,促进利尿排钠,减少外周血管的阻力,扩张血管而达到 降压的作用。
5、促进红细胞生成
肾脏皮质可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,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,促进原始红细胞的分化和成熟,促 进骨髓对铁的摄取利用,加速血红蛋白、红细胞生成,促进骨髓网织红细胞释放到血中。贫 血的程度与肾衰程度成正比,其血、尿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均降低,而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 成素,可以纠正肾性贫血。
6、促进维生素D的活化
维生素D在体内必须经肾脏转变为1,25-二羟维生素D3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。肾脏的皮质细 胞含有1位羟化酶,维生素D先在肝脏25位羟化酶的作用下,转化为25-羟维生素D3,最后在 肾脏1位羟化酶作用下,转化为1,25-二羟维生素D3即活化的维生素D3。它能促进胃肠道钙 磷吸收;可促使骨钙转移、促进骨骼生长及软骨钙化;促进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,使尿磷排 出减少;可抑制甲状旁腺素(PTH)的分泌。
二、儿童排尿和尿液特点
新生儿生后不久即排尿,最迟可延迟至生后36小时左右。1.5 ~3 岁小儿主要通过控制尿道 外括约肌和会阴肌而非逼尿肌来控制排尿;3 岁时小儿已能通过控制膀胱逼尿肌收缩来控制 排尿,若不能控制膀胱逼尿肌收缩,则可能出现白天尿急尿频,偶尔尿失禁和夜间遗尿,称 为不稳定膀胱。
婴幼儿排尿次数较多,每日10~20次左右,应视为正常生理表现,学龄前和学龄儿,每日排 尿6 ~7 次,与成人相仿,正常新生儿尿量1 ~3ml (kg.h),每小时小于1.0ml/kg 为少 尿,每小时小于0.5ml/kg为无尿。6月婴儿每日排尿400 ~500ml ,幼儿为500 ~600ml , 学龄前儿童600 ~800ml ,学龄儿童800~1400ml,当一昼夜尿量小于400ml ,学龄前儿童 小于300ml ,婴幼儿小于200ml时,即为少尿,一昼夜尿量小于30~50ml时称为无尿。
正常情况下小儿尿色呈淡黄色,新生儿出生后1 ~2 天尿色较深略浓,因含粘液和较多的尿 酸盐,尿酸盐分解可使尿布染成淡红色;以后即较清。正常婴幼儿尿在寒冷季节放置后可有 盐类结晶而使尿变为混浊,加热或加酸后尿即变清,应与脓尿、乳糜尿鉴别。正常新生儿尿 中含尿酸盐多使尿呈酸性,婴幼儿尿接近中性或弱酸性,pH值为5 ~7。正常新生儿尿比重 较低,为1.006 ~1.008 ,尿渗透压平均为240mmol/L ,婴幼儿尿渗透压为50~600mmol/L ,儿童尿渗透压通常500 ~800mmol/L ,尿比重通常为1.010 ~1.025.正常儿童尿中可排泄 微量蛋白,正常排泄量小于100mg/d ,超过200mg 为异常。正常儿童新鲜尿沉渣镜检,红细 胞小于3 个/HP ,白细胞小于5 个/HP ,管型不出现。12小时尿Addis 计数:红细胞小于50 万,白细胞小于100 万。
三、儿童尿液检查正常值和异常值的临床意义
1、尿糖(U—Glu)
正常参考值:阴性
临床意义:阳性,见于糖尿病、甲状腺机能亢进、垂体前叶机能亢进、嗜细胞瘤、胰腺炎、 胰腺癌、严重肾功能不全等。此外,颅脑外伤、脑血管意外、急性心肌梗塞等,也可出现应 激性糖尿;过多食入高糖物后,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,使尿糖阳性。
2、尿酮体(U-Ket)
正常参考值:阴性
临床意义:阳性,见于糖尿病酮症、妊娠呕吐、子痫、腹泻、中毒、伤寒、麻疹、猩红热、 肺炎、败血症、急性风湿热、急性粟粒性肺结、惊厥等。此外,饥饿、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 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。
3、尿胆原(URO或UBG)
正常参考值:弱阳性。
临床意义:阳性,见于溶血性黄疽、肝病等。阴性,见于梗阻性黄疽。
4、尿比重(SG)
正常参考值:1-5岁,1.010-1.014;5-8岁,1.010-1.019;8-14岁,1.010-1.025;14岁以上至 成人,1.002-1.030
临床意义:增高,见于急性肾炎、糖尿病、高热、呕吐、腹泻及心力衰竭等。降低,见于慢 性肾炎、慢性肾盂肾炎、急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。
5、尿蛋白(R-PRO)
正常参考值:阴性。
临床意义:阳性,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、急性肾盂肾炎、多发性骨髓瘤、肾移植术后等 。此外,药物,汞、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。
6、红细胞(U—BLO)
正常参考值:显微镜法,阴性或<2个/HP。仪器法,阴性。
临床意义:阳性或增多,见于泌尿系统结石、感染、肿瘤、急慢性肾炎、血小板减少性紫癌、 血友病等。
7、尿白细胞(U—LEU)
正常参考值:<5个/HP。
临床意义:增高:见于急‘吐肾炎、肾盂肾炎、膀肮炎、尿道炎、尿道结核等。
8、尿酸碱度(U—pH)
正常参考值:4.5—8.0,均值为6.5。
临床意义:降低,见于酸中毒、痛风、糖尿病、发烧、白血病等。此外,—田氯化铵等药物时 也可降低。增高,见于碱中毒、输血后、严重呕吐、膀肮炎等。
9、尿胆红素(U-BIL)
正常参考值:阴性。
临床意义:阳性,见于胆石症、胆道肿瘤、胆道蛔虫、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、 肝硬化、急慢性肝炎、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。
10、尿亚硝酸盐(NIT)
正常参考值:阴性。
临床意义:阳性,见于泌尿系感染如膀肮炎、肾盂肾炎等。